而相同从轻量化挂车中获“利”匪浅的还有“老运送户”赵师傅。他介绍说,早就几年前,他地点的山西就在华北几省中首先开端施行计重收费。眼见得靠超载挣钱的路越来越行不通,和他一同的不少车主就开端和挂车厂家交流,在确保可靠性的基础上,减轻挂车的分量。终究,经过高强度钢的选用、车身长度的缩短等“减重”高着儿,他的挂车成功“减肥”了不少。为此,他每月都能比他人多赚上六七千元。
而除了能够积极为车主“开源”,赚取“真金白银”之外,轻量化挂车在“节约”上的体现也十分超卓。有业内人士指出,关于重卡来说,自重每减轻一吨,其百公里油耗就可削减一升左右。而现在轻量化挂车的减分量根本都在1~2吨,由此也能够为重卡用户节约不小的燃油开支。这关于正在高油价和低运价下苦苦挣扎的重货车主来说,无疑也是不小的“引诱”。
尽管轻量化挂车在提高重卡用户归纳收益上的超卓体现,让不少重卡用户较为心动。可是,记者在与一些车主触摸的过程中发现,依然有适当一部分重货车主对当时风头正劲的轻量化挂车持“保留意见”。
“其实,我身边现已有人换了轻体挂车,听说减重作用的确很显着,收益也还不错。可是我自己仍是迟迟下不了替换的决计。”相同来自山西的重货车建议师傅表明,他现在最大的顾忌便是关于轻量化挂车质量的忧虑。“我曾经在山东临沂亲眼见到过一辆轻量化挂车的大梁从中心折断,想想都后怕。现在我对轻体挂的质量还没有十足的掌握,所以还不想草率行事。”
对此,有职业专家这样以为,一款好的轻量化产品,主要是经过新材料的运用和结构的优化来到达减重的意图,并非是以献身车辆的承载力、可靠性等为价值的。因而,合理的下降自重并不会对车辆的功能形成“损伤”。
而现在部分轻量化挂车为何会在运用的过程中呈现一些显着的反常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个别出产企业为了投合商场需求,不负责任地一味寻求“轻”;另一方面,也与部分用户的“违规操作”有很大的联系。
据了解,一直以来我国的半挂车职业都处于小、散、乱的局势,很多技能实力单薄、规划不大的出产企业充满于职业。跟着轻量化半挂车的商场热度不断升温,不少小企业也开端捉住这一可贵的商场时机,期望能够从中分一杯羹。所以,他们不管自身的技能实力,盲目向商场推出一些轻量化挂车产品,这使现在市面上的轻量化挂车质量良莠不齐。
而部分用户在选购轻量化挂车时,又往往将价格作为首要的考虑要素。由此一来,那些偷工减料的产品就很简单凭仗贱价取得喜爱。而这些质量并不过硬的产品在运用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一些毛病和问题。这也在无形中破坏了轻量化挂车的“形象”,然后让部分潜在顾客顾忌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