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兴港区紧紧牵住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对照企业和群众期盼,对标一流和先进地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赋能为牵引,深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方面提升港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为建设“三港一城”提供最优环境支撑。
去年12月底正式竣工投运的嘉兴港区综合利用物料运输管道项目,是近年来港区破解企业困点难点的创新举措。
该项目共建设丙烷、丁烷两条管道,有效利用陈山罐区已经闲置的两座5万立方米丙烷、丁烷低温全防罐和一座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通过海底管道运输方式,每年有170万吨的丙烷、丁烷从码头运输到几公里外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突破了当下化工泊位能力不够的瓶颈,激活了闲置码头稀缺资源,优化了码头功能。
“项目的投运大幅缓解了乍浦港区化工码头受限压力,预计全年可为化工园区企业节约滞港费约1.5亿元、装卸费约8500万元、运输成本上千万元。”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化工品陆路运输转为海底管道运输的方式,极大降低了园区大宗危化品运输的风险,每年可减少危化品运输车辆6.8万辆次,为后方化工企业的原料供应提供更安全快捷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的建设解决了浙江华泓新材料有限公司45万吨丙烷的运输问题,也破解了嘉兴石化、三江化工、信汇新材料等大型百亿项目及百亿规模企业签约落户后,港区现有液化码头运力受限的问题,解决了化工企业原料供应难题。
上述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华泓年产45万吨丙烷脱氢项目是嘉兴港区大力推动的氢能产业链上游企业项目,随着海底管道项目的投运,该项目丙烷的运输问题得到破解,新装置得以投产,年产45万吨的丙烯及1.6万吨的工业副产氢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原料。
此外,随着陈山原油码头闲置稀缺资源的盘活,码头建设投资企业扭亏为盈,预计可为企业创造营收5000万元,盈利超2000万元。
走进位于长三角氢能产业园的优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臂灵巧挥舞,将一个个巨大的玻璃纤维Ⅳ型压力气瓶搬送至指定位置。
该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氢能储运技术,与传统金属容器钢瓶相比,优沐科技的玻纤气瓶能够大大减少70%的容器自重,自重的减轻能使其储存氢气能力达到传统金属容器的2至3倍。
记者了解到,优沐科技作为嘉兴港区引进的首家外资氢能企业,早在整个氢能产业园规划时,港区就将其定制厂房的建设需求纳入其中,加速了项目的签约落地和投产。
近年来,嘉兴港区持续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
招商引商阶段,港区相关职能部门紧盯企业诉求,解决企业提出的普遍性和个性化的需求清单,助推项目稳步落地。
注册登记阶段,港区通过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流程、开辟服务“绿色通道”、配备登记专员、“一企一策”精准扶持计划等方式,为公司可以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如浙江美福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吸收合并的复杂业务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简化合并所需要的材料和流程,提供加急办理等服务,全力确保企业吸收合并业务按时完成。
在发展经营阶段,结合助企服务员制度、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联挂企业、职能部门与企业商会定期沟通等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为企业高水平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