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矿山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发展逐渐展露锋芒,特别是在减少相关成本、提高效率、节能和降碳方面的巨大潜力,使其在国内市场的需求迅速攀升。随着2024年的到来,我国露天煤矿的无人驾驶矿卡数量预计将大幅度的增加,逐步推动商业化程度的深化。各类科技公司、主机厂商、信息通信企业纷纷布局这一魅力满满的蓝海领域,矿山对矿卡智能、高效和降本的需求持续增强,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机遇。
令人振奋的消息是,随着煤矿大型化趋势的加速,新的运输方案和技术需求也不断呈现。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的总量将达到约2500辆,较2023年增加了超过120%。其中,增程宽体车占比58.6%,而100吨级矿卡的占比高达46.3%。这种趋势不仅是应对运输成本飙升的必然选择,更是煤矿安全、能效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的国内市场,易控智驾、中科慧拓和踏歌智行三大科技公司共占据近90%的市场占有率。相较而言,海外市场由卡特彼勒与小松企业主导,其市占率超过90%。然而,有趣的是,尽管海外无人驾驶矿卡的研发时间更长,但其总体数量仍低于中国。正如易控智驾战略副总裁林巧所指出,中国的矿卡多为宽体自卸车,吨位通常在70吨左右,而海外的矿卡则以100吨及以上为主,200吨甚至更大的车种成为了他们的标准。
随着矿山智能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无人驾驶技术在矿山的应用也将不断深化。根据林巧的分析,目前在运营的无人驾驶矿卡中,完全无人驾驶的比例已达到55.3%。尽管依旧有相当一部分矿卡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安全员介入,但随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这一局面预计将在未来大幅改善。政策的支持也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如《关于快速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截至2024年,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矿已累计投放370辆无人驾驶车辆,成功实现了不同车型的迭代,明显提高了运输效率。依据数据,与有人驾驶相比,无人驾驶车辆的单日单车运行里程提升了约20公里,平均运行时间增加了1.5小时,运输量也有了150立方米的上升。
展望未来,到2025年,我国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的智能化建设预计将投入超过70亿元。从爆破作业到运输和采装环节,智能化都是提升煤矿管理与安全的重要方法。同时,无人驾驶矿卡的广泛应用,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合作伙伴和矿山公司能够带来新的机遇。
在矿山行业都在努力迎接这场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无人驾驶矿卡的顺利推广不仅增强了矿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为整个行业的安全与智能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